孩子的不知冷暖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
孩子不是生來沒有感覺,但是他們的感覺往往不被認可不被尊重,更多地是被直接忽略。隻要媽媽感覺孩子冷,即使孩子感覺再熱也得穿上衣服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不需要自己去感受冷暖,隻需要跟著大人的感覺走。
每年一到秋冬,感冒發燒的孩子就特別多,不是因為天氣冷,而是因為孩子太熱了。據上海蜜桃免费网站醫院的調查數據顯示,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是因為穿得太多,捂出病來的。
冬天外麵的確很冷,可是一到商場飯店遊樂場,到處都有空調,孩子們在室內一活動就會出汗。尤其是在遊樂場,大人們不敢一下子給孩子脫得太涼快,於是玩一會兒,把孩子叫過來脫掉一件,過一會兒,再脫一件。很多孩子脖子裏掛著一根吸汗巾,大人不時地給孩子更換吸汗巾,盡管如此悉心照顧,孩子們的小臉蛋還是像紅彤彤的包子,一個個冒著熱蒸汽,一不留神就生病了。
很多養育專家告誡父母,不要給孩子穿得太多。可問題是,沒有一個專家可以告訴媽媽,到底應該給孩子穿多少,穿什麽。有位爸爸總結說,外婆怕冷所以就給孩子穿得太多,媽媽不怕冷,就會給孩子穿得太少。
我想關鍵的問題就在這裏,大人是根據自己的冷暖感受決定給孩子穿多少衣服。無論怕冷的外婆,還是不怕冷的媽媽,很少有家長會問一問孩子,是覺得冷呢還是熱呢?不管孩子是被捂出病還是凍出病,最糟糕的一件事是孩子被養得不知冷暖。
冬日的暖陽下,童車裏一歲多的寶寶扯下毛線帽,大人趕緊給戴上,竟沒有留意寶寶鼻尖上細細的汗珠。
早教中心鋪滿軟墊,打著空調,二歲多滿地打滾的寶寶使勁拽下腳上的襪子,大人迅速抓住小腳丫,嗔怒地罵兩句拍兩下,快速地又給穿上了。
熱鬧的遊樂場,三歲的寶寶爬上爬下,滿頭是汗,使勁拉扯著毛衣的領子:“奶奶,太熱了!”“熱也不能再脫了,來,奶奶給你擦擦汗!”
孩子不是生來沒有感覺,但是他們的感覺往往不被認可不被尊重,更多地是被直接忽略。隻要媽媽感覺孩子冷,即使孩子感覺再熱也得穿上衣服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不需要自己去感受冷暖,隻需要跟著大人的感覺走。很多被大人的感覺養大的孩子,上了小學都還不知道熱了要脫衣,冷了要添衣,連生活自理的意識都沒有。
家長與其擔心孩子會捂著還是會凍著,不如提醒孩子自己感受冷暖。
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說:
“寶寶,不想戴帽子,是熱了嗎?”
“看你臉有點紅,你感覺熱嗎,需要脫掉一件衣服嗎?”
“今天起風了,媽媽感覺好冷,你自己去感受一下吧。”
“天氣預報要降溫,建議你多備一件衣服,你感覺冷了可以穿!”
試試看,用這樣的方式跟孩子談冷暖,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。
- 上一篇:孩子學習成績的高低,家庭因素占主導 2018/1/4
- 下一篇: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,不要總在滿足孩子? 2017/12/31